涇陽甑糕的基本介紹
甑糕是陜西涇陽地區(qū)特有的漢族小吃,因蒸制的炊具叫“甑”,因此叫甑糕?!豆攀房肌酚小包S帝始做釜甑,火食之道使成”,可見甑糕可能在原始社會后期已經(jīng)產(chǎn)生了,新石期時代已有陶甑,以后又有青銅鐵制等。鐵甑這個炊具就世代沿襲至今。這種鐵甑型似圓筒,底部有許多透蒸汽的小孔,置于大口鍋上蒸食,現(xiàn)在涇陽的甑糕就是用這種古老的鐵制甑蒸制的。
產(chǎn)品特點
食用時最好趁熱,撒上白糖,米棗交融,色澤鮮艷,綿軟粘甜,棗香濃郁,實為一種滋補養(yǎng)身食品。
歷史民俗
甑糕,歷史悠久,源遠流長。相傳,幾百年前由陜西傳入。甑是一種底部有小孔,可放置在鍋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,靈寶俗名勁子,故而甑糕也叫勁糕。
甑糕的古老,首先表現(xiàn)在它的炊具上,它是使用由最古老的蒸具“甑”演變而成的甑鍋蒸制而成,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。陶甑蒸出來的質(zhì)量最好。
制作方法
做甑糕在四關:一泡米,米是糯米,水是清水,浸一晌,米心泡開,淘洗數(shù)遍,去浮沫,瀝水分。二裝甑,先棗子,后米,一層鋪一層,一層比一層多,最后以棗收頂。三火功,大火煮半晌,慢火煮晌。四加水,一為甑內(nèi)的棗米加溫水,使棗米交融,二為從放氣口給大口鍋加涼水,使鍋內(nèi)產(chǎn)生熱氣沖入甑內(nèi)。
制作甑糕,先將糯米用涼水浸泡4個小時,待米心泡開后,用清水洗凈瀝干水分,紅棗同樣浸泡洗凈。在桶形的甑鍋中加半鍋水,鍋中放一帶孔的鐵箅,在鐵箅上先鋪紅棗一層,再鋪一層米,如此間隔反復,共鋪4層棗3層米,鋪完后蓋好濕布和鍋蓋,用大火猛燒40分鐘后向米上灑溫水,反復燒開加三次水后再用文火燜蒸5~6小時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