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順野生苦菜的基本介紹
野生苦菜:李時珍(本草綱目)記載,南人采嫩者。暴蒸作菜食,味微苦而有陳醬氣,故名苦菜。 苦菜為菊科植物的一個大族,包括苦苣菜屬、萵苣屬、苦荬菜屬、菊苣屬等十多種,古書上記其別名的五花八門,其別名之多,可見人們對它的珍重。既可作菜下飯,又可煮羹充饑,還可入藥治病。
營養(yǎng)價值
據(jù)科學分析,苦菜中含有甘露醇、蠟醇、膽堿,酒不酸等多種成份。但雖然苦,經過加工處理,食用則別有風味。鮮嫩的苦菜,去根,洗凈燙水,揉去苦汁,或曬于干,用豬油烹煮,或以香油、辣椒攔炒,無不促進食欲。以它入藥,可治療多種疾病。
產品特點
泰順縣生產的苦菜是采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區(qū)林海無污染的野生苦菜,經過科學配方,采用偉統(tǒng)工藝精細加工可形成苦菜干。其味道微苦、清甘、爽口,常吃清熱解毒。
歷史民俗
《爾雅·釋草第十三》,"荼,苦菜"??嗖藶樘镆白陨嗄晟荼?,菊科?!对娊洝L·邶國之谷風》有"誰謂荼苦,其甘如薺",《詩經·國風豳國之七月》有"采荼樗薪",《詩經·大雅·綿》有"堇荼如飴",一般都認為上述詩中之"荼"是指苦菜。三國吳國陸璣《毛詩草木鳥獸魚疏》記苦菜的特征是:生長在山田或沼澤中,經霜之后味甜而脆。明朝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卷二十七"苦菜"條記:初春時生苗,莖中空,折斷時會流出白汁,開黃花和野菊相似,其種子附生白毛,能隨風飄揚。 苦菜是荼的本義,其味苦,經霜后味轉甜,故有"其甘如薺"、"堇茶如飴"。
泰順野生苦菜的品嘗吃法
用開水浸泡10分鐘或清水約半小時即可制湯或炒制,亦可涼拌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