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潭米粉的基本介紹
黃潭米粉出自湖北省天門市黃潭鎮(zhèn)的漢族特色名吃,以湯鮮、味濃、細滑爽口等著稱,是天門人推薦的早餐首選。
營養(yǎng)價值
每100g米粉所含的營養(yǎng)價值包括:能量348千卡、蛋白質7.3克脂肪1克、碳水化合物77.5克、葉酸18.7微克、膳食纖維0.8克、硫胺素0.11毫克、核黃素0.04毫克、煙酸2.3毫克、維生素E1.29毫克、鈣26毫克、磷113毫克、鉀137毫克、鈉1.5毫克、鎂49毫克、鐵1.4毫克、鋅1.54毫克、硒2.71微克、銅0.25毫克、錳1.54毫克。
產(chǎn)品特點
黃潭米粉上面會撲上一層做好的鱔魚干,在當?shù)乇环Q為“鱔魚臊子”,撒上蔥花,翠綠的蔥花、雪白的粉絲加上美味可口的鱔魚臊子,實則為人間美味。
歷史民俗
關于米粉的起源有多種說法,一種是古代中國五胡亂華時期北方民眾避居南方而產(chǎn)生的類似面條食品。另一說法是秦始皇攻打桂林的時候,由于當時北方的士兵在桂林作戰(zhàn),吃不慣南方的米飯,所以當時的人就用米磨成粉狀并做成面條的形狀,來緩解士兵的思鄉(xiāng)之情。
黃潭米粉的制作方法
黃潭米粉原始的方法是純手工制作,制作需30多道工藝,歷時10天左右完成,每道工序考究,制作比較復雜。其中對大米的選擇尤為重要,大米質量的好壞與米粉成粉質量基本無關,適合的才是最好的,材料是選用被稱為“魚米之鄉(xiāng)”的天門本地產(chǎn)的一種大米壓制而成,湯也是以秘方熬制的“糊湯”(糊hù,四聲),主要醬料為“籽醬”,黃潭米粉也被稱為“傳統(tǒng)粉”“糊湯粉”、“糊湯米粉”。吃的時候用油條或天門特產(chǎn)“鍋奎”蘸湯,也有一種特別的面食叫“牙滋鍋盔”配合著吃,味道別具特色,唇齒留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