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安茶葉的基本介紹
普安細寨綠茶產于云貴高原貴州西南部的普安縣布依山區(qū)———細寨 ,故稱細寨茶。茶區(qū)氣候溫和濕潤 ,冬無嚴寒 ,夏無酷暑 ,四季如春 ,四周高山環(huán)抱 ,茶山云霧繚繞 ,土地肥沃 ,無任何污染 ,是茶樹生長的理想之地。產品以鮮嫩芽葉為原料 ,經科學精工制作而成。
營養(yǎng)價值
茶葉營養(yǎng)豐富,所含的成分很多,將近400種。主要有咖啡堿、茶堿、可可堿、膽堿、黃嘌呤、黃酮類及苷類化合物、茶鞣質、兒茶素、萜烯類、酚類、醇類、醛類、酸類、酯類、芳香油化合物、碳水化合物、多種維生素、蛋白質和氨基酸。茶葉中還含有鈣、磷、鐵、氟、碘、錳、鉬、鋅、硒、銅、鍺、鎂等多種礦物質。茶葉中的這些成分,對人體大多有益。
普安茶葉除了水浸出物、氨基酸、茶多酚含量都大大高于國家標準,其中富含對人體有益的鋅、硒等微量元素。茶葉吸附花香能力強,用于加工各類花茶的需花量少,可節(jié)約或降低花茶的成本。其次就是茶葉耐泡,沖泡三次后尚有茶味。
產品特點
普安是“中國古茶樹之鄉(xiāng)”,茶葉成熟期早,富含鋅硒,耐泡,湯色碧綠,味香,口感鮮醇回甜。普天、金雀、細寨銀針、雪峰香茗等品牌在國內外多次摘金奪銀。
歷史民俗
1980年,在普安、晴隆兩縣交界的云頭大山筍家箐(江西坡鎮(zhèn)境內)發(fā)現(xiàn)新生代第三世紀四球茶茶籽化石一塊,為迄今世界發(fā)現(xiàn)最早的茶籽化石。目前在青山的普白大箐等地還保存2000余株古茶樹。2011年10月21日,中國茶葉流通協(xié)會在“第七屆中國茶葉經濟年會”上,向普安縣頒發(fā)了“中國古茶樹之鄉(xiāng)”牌匾。普安成為全國唯一一個“中國古茶樹之鄉(xiāng)”。
普安種茶、制茶、飲茶的歷史都非常悠久,在《普安縣志·風土志》中,記者還找到“十二月三十日,雞鳴爭汲水烹茶祀灶謂之‘接灶’”的記載。充分說明了在明清時代茶在當地人們心中的地位,不但把茶作為一種飲料,還作為了一種重要是祭品,是長期人們在生活過程中沉淀下來對茶的理解、認識和文化底蘊。而在民間,人們對普安四球茶還有“山上有棵千年樹,樹下有口清水井,哪天如果不舒服,一片葉來一瓢水”的說法,講的就是山上生長著的千年四球茶古茶樹和一口甘甜清涼的水井,哪個人生病,只要摘來一些茶葉和用這口井的水煮,就可以治療疾病。
普安茶葉的制作方法
茶葉的沖泡技術包括三個要素:
1.茶葉的用量
茶葉種類繁多,茶類不同,用量各異。如沖泡一般紅、綠茶,茶與水的比例,大致掌握在1:50~60,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,加入沸水150~200毫升。如飲用普洱茶,每杯放5~10克。如用茶壺,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。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,每次投入量幾乎為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,甚至更多。其次,茶葉用量還與消費者的飲用習慣和年齡層次有著密切的關系。
2.泡茶的水溫
泡茶燒水,要大火急沸,不要文火慢煮。以剛煮沸起泡為宜,用這樣的水泡茶,茶湯香味皆佳。泡茶水溫的掌握,主要看泡飲什么茶而定。高級綠茶,特別是各種芽葉鮮嫩的名茶(綠茶類名茶),不能用100℃的沸水沖泡,一般以80℃左右為宜(通常指將水燒開后,再冷卻至80℃;如果是無菌生水,則只要燒到所需溫度即可)。茶葉愈嫩、愈綠,沖泡水溫要 低,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,滋味鮮爽,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。泡飲各種花茶、紅茶和中、低檔綠茶,則要 用100℃的沸水沖泡。泡飲烏龍茶、普洱茶和沱茶,每次用茶量較多,而且茶葉較粗老,必須用100℃的沸滾開水沖泡。有時,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,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,沖泡后在壺外淋開水。少數民族飲用磚茶,則要求水溫更高,將磚茶敲碎,放在鍋中熬煮。
3.沖泡時間和次數
如果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,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。先倒入少量開水,以浸透茶葉為度,加蓋3分鐘左右,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,便可趁熱飲用。當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,再加開水,這樣可使前后茶湯濃度比較均勻。據測定,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,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-55%;泡第二次,能浸出30%左右;泡第三次,能浸出10%;泡第四次,則所剩無幾了。所以,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。 如飲用顆粒細小,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,用沸水沖泡3-5分鐘后,其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,便可一次快速飲用。飲用速溶茶,也是采用一次沖泡法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