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平小米的基本介紹
建平縣及周邊地區(qū)處燕山山系努魯爾虎山脈中段南側,地勢較平坦,土層深厚,依托這里的獨特氣候、土壤和水質等自然條件,該縣自古盛產以小米等雜糧,享有“雜糧之鄉(xiāng)”美譽。建平縣小米也因此受到全國很多商家的青睞,俗稱“建平小米”。
改革開放以來,聰明睿智的建平人在縣委、縣政府的積極支持和引導下,利用本地所產的小米等優(yōu)質雜糧開拓市場,開始了雜糧營銷業(yè)務,并逐步形成了產業(yè)規(guī)模。截至目前,全縣從事雜糧加工、購銷的業(yè)戶已達210余家,從業(yè)人員達萬人以上,年購銷小米總量達上百萬噸,產值達上百億元,形成了我縣支柱產業(yè)。以“建平縣雜糧工業(yè)園區(qū)”為依托,以源豐雜糧有限公司、紅旭米業(yè)有限公司、香舟米業(yè)有限公司為龍頭,現已開發(fā)生產6個系列,30多個雜糧品種;4個省級著名商標,3個省級名牌產品;并通過了EU2092/9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,產品遠銷國內各主要大中城市。部分出口到日本、韓國、馬來西亞、歐盟等國家和地區(qū)。建平縣已被遼寧省確定為“優(yōu)質雜糧繁育基地”,其中1萬畝雜糧基地通過了有機雜糧認證;以建平縣源豐有機雜糧有限公司為代表通過了國家農業(yè)標準示范區(qū)驗收合格。
產地環(huán)境
建平小米產自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,建平縣屬遼西山地丘陵區(qū),山區(qū)面積占30.4%,丘陵面積占43.3%,平川面積占26.3%,可謂“六山一水三分田”。境內群山起伏,溝壑縱橫。努魯爾虎山脈橫貫中部,自東北延伸西南,將建平縣分成南北兩個不同的自然區(qū),中部地勢較高,是老哈河與大凌河的分水嶺。建平縣有大小河流12條,其中較大河流有老哈河、蹦蹦河、海棠河等。
建平縣屬北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(qū),盡管東南部受海洋暖濕空氣影響,但由于北部蒙古高原的干燥冷空氣經常侵入,形成了半干旱半濕潤易旱地區(qū)。建平縣處于海洋性季風氣候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區(qū)域內,屬半濕潤、半干旱季風型大陸性氣候。雨熱同季,全年平均氣溫7.6℃,最高氣溫37℃,最低氣溫﹣36.9℃,年均日照時數2850~2950小時。年降水量平均614.7毫米,多集中在6~8月份,無霜期120~155天。春秋兩季多風易旱,風力一般2~3級,冬季盛行西北風,風力較強,適宜種植谷子。
質量技術要求
一、品種
大金苗、赤谷4號等當地適生品種。
二、立地條件
海拔在600~1200米,以川、臺、梯田地的黃綿土質為主。土壤特點以褐土為主,平均土壤有機質含量為≥1.0%,土壤呈中性或弱堿性,pH值6.8~8.5。
三、栽培管理與收獲
選地:禁止重茬。
播種時間:4月中旬至5月上旬;
種植密度:每公頃留苗≤45萬株。
施肥:以有機肥為主,每年每公頃有機肥施用量≥15噸。
收獲:當谷皮變?yōu)槠贩N固有的色澤、籽粒變硬時及時收獲。分品種單收、單貯,確保谷子質量。
四、加工
谷子原糧→去雜→碾磨脫皮→拋光去石→色選→人工手選→定量→包裝→檢驗→入庫
加工脫皮溫度不超過37℃,水份≤12%。
五、貯藏
貯存?zhèn)}庫通風、干燥、陰涼。安全貯藏的水分應控制在13%以下,常溫下密閉保存不超過12個月。
六、質量特色
感官特色:
米粒油亮,蒸煮后入口甜軟,口留余香,具有固有的自然清香味。
理化指標:
千粒重2.2~3.0克,蛋白質含量9.2~14.3%,脂肪含量在3~4.6%。
安全要求:產品安全指標和其他質量要求必須符合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(guī)定。
營養(yǎng)價值
建平縣小米營養(yǎng)高,含蛋白質11.42%、粗脂肪4.28%、碳水化合物72.85%、維生素A0.19MG/100G、維生素B10.63MG/100G、硒71PPB。
產品特點
建平小米顆粒大,粒形圓,營養(yǎng)高,富含蛋白質,復合維他命B、鈣質、鉀、硒、纖維素。米色金黃,蒸煮后入口甜軟,口留余香,有建平固有的自然清香味,無異味。
歷史民俗
清乾隆年間(1711~1799年),《建平縣志》記載,建平縣特產“金鑲玉”、“八里香”小米等雜糧,曾供奉京師。
1953年,召開的中國首屆群英大會,曾指明調運300噸“建平小米”等雜糧進京。
1997年,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溫家寶副總理來遼寧考察時,曾到建平縣馬場鎮(zhèn)實地考察了雜糧種植農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