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渭苦蕎麥的基本介紹
通渭是全國最大的苦蕎麥產(chǎn)區(qū),被譽為“苦蕎麥之鄉(xiāng)”。在通渭的歷史上,苦蕎麥常以備荒作物出現(xiàn),因此,苦蕎麥被看做救命糧。如今,苦蕎麥被做成茶,成為定西人喜愛的一種飲品。通渭苦蕎麥種植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,這里是中國苦蕎麥起源地之一,海拔2300米以上的華家?guī)X、鹿鹿山、黑燕山、尖崗山四大山脈因自然環(huán)境特殊,成為苦蕎麥傳統(tǒng)種植區(qū)。
? 苦蕎麥為一年生草本植物。莖直立,高30-70厘米,分枝,綠色或微逞紫色,有細縱棱,一側具乳頭狀突起,葉寬三角形,長2-7厘米,兩面沿葉脈具乳頭狀突起,下部葉具長葉柄,上部葉較小具短柄;托葉鞘偏斜,膜質,黃褐色,長約5毫米?;ㄐ蚩偁睿斏蛞干?,花排列稀疏;苞片卵形,長2-3毫米,每苞內具2-4花,花梗中部具關節(jié);花被5深裂,白色或淡紅色,花被片橢圓形,長約2毫米;雄蕊8, 比花被短;花柱3,短,柱頭頭狀。瘦果長卵形,長5-6毫米,具3棱及3條縱溝,上部棱角銳利,下部圓鈍有時具波狀齒,黑褐色,無光澤,比宿存花被長?;ㄆ?-9月,果期8-10月。
甘肅省通渭縣地處西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(qū),氣候干旱,生態(tài)條件差,屬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區(qū)。蕎麥是通渭縣主要的復種作物,其抗旱、耐瘠性強,生育期短,營養(yǎng)價值獨特,不僅是一種備荒救災作物,而且還具有開發(fā)保健食品的廣闊前景。
營養(yǎng)價值
苦蕎的蛋白質、脂肪都高于小麥面粉和大米,蛋白質高于玉米面粉。維生素B2高于小麥面粉、大米,是玉米面粉的 4~24 倍。礦質營養(yǎng)元素也都不同程度高于其他糧種。苦蕎還含有米、面及其他谷物沒有的營養(yǎng)活性因子:苦蕎黃酮:含蘆丁、槲皮素、雙色素、莰菲醇等酚類物質。
苦蕎麥含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無機元素鈣、磷、鐵、銅、鋅和微量元素硒等,鎂的含量是小麥面粉的11倍以上,鐵元素是其它主糧的2—5倍,鋅為1.5倍以上,錳為1.4陪以上,鉀為小麥的2倍,大米的2.3倍,黃玉米面的1.5倍。鎂、鉀的高含量大大增強了苦蕎粉的營養(yǎng)保健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