溈山毛尖的基本介紹
溈山毛尖,產于湖南省寧鄉(xiāng)縣水溈山的溈山鄉(xiāng)。溈山為高山盆地,自然環(huán)境優(yōu)越,茂林修竹,奇峰峻嶺,溪河環(huán)繞,蘆花瀑布一瀉千丈,常年云霧飄渺,罕見天日,素有“千山萬山朝溈山,人到溈山不見山”之說。山中有唐宣宗(李悅)朝廷宰相裴休修葺——武則天所建“十方密印寺”,為佛教圣地,常年香火不斷,寺內鼎盛時期僧侶多達一千余人,在日本、東南亞一帶享有崇高聲譽,故有“名山、名寺、產名茶”之稱。這里年均降雨量達1670毫米,氣候溫和,光照少,空氣相對濕度在80%以上,茶園土壤,為板頁巖發(fā)育而成的黃壤,土層深厚,腐殖質豐富,茶樹久受甘露滋潤,不受寒暑侵襲,根深葉茂,芽肥葉壯。
產品特點
溈山毛尖成茶品質:外形微卷成塊狀,色澤黃亮油潤,白毫顯露,湯色橙黃透亮,松煙香氣芬芳濃郁,滋味醇甜爽口,葉底黃亮嫩勻。
歷史民俗
溈山產茶歷史悠久,遠在唐代就已著稱于世,清同治年間(1862~1874)《寧鄉(xiāng)縣志》載:“溈山茶,雨前采摘,香嫩清醇,不讓武夷、龍井。商品銷甘肅、新疆等省,久獲厚利,密印寺院內數(shù)株味尤佳……”“文革”中發(fā)現(xiàn)密印寺大佛像體內存有茶葉三十余斤,可見茶葉在佛祖中的地位,是“茶佛一味”的又一生動見證。
制作方法
溈山毛尖的制作工藝:溈山毛尖茶的原料是在清明前后采摘的第一葉初展的細嫩芽頭,采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,無殘傷、無紫葉的鮮葉,經殺青、悶黃、輕揉、烘焙、熏煙等工藝精制而成。其中熏煙為溈山毛尖的獨特之處。
溈山毛尖的鑒別真假
如何選購:
1、溈山毛尖越香越好?
溈山毛尖確實要講究香,但并非越香越好。其中最主要要看香型和純正度,比如松煙香,香氣氣芬芳濃郁,滋味醇甜爽口。但是這種香味有時并不濃烈,花香的茶一般更幽淡,若有若無,但是這種香型要好于清香型和火香型。另外選擇溈山毛尖,還必須考慮口感和回甘以及嫩度。比如白露茶,香氣濃郁,但是口感和回甘要比春茶差,再比如細嫩的芽茶香氣淡,但是一般要純正,所以也要比一芽一葉的要好一些。
2、溈山毛尖越嫩越好?
選購溈山毛尖,單純的追求細嫩的純芽。溈山毛尖好喝與否,最重要的還是產地,最好的產地寧鄉(xiāng),也要看茶山的海拔。某些小山茶的純芽,因為生長的太快,營養(yǎng)物質含量少,做出來的茶葉味太淡,反而不好。另外,不同產期的純芽區(qū)別很大,春茶,即便是最老的一芽兩葉也要比夏茶的純芽好喝的多。
3、溈山毛尖毫越多越好?
這種觀念在十年前正確,單就旱茶而言,越早期的茶葉,海拔越高的茶園產的茶葉毫越多。最近十年隨著大白茶等天然毫多的外來茶種的引進,單憑毫多少判斷,會誤殺口感更好而毫天生要少的旱茶品種。所以,在當?shù)卦u茶時,已經很少把毫的多少作為茶葉好壞的評價標準了。
獲獎榮譽
在建國初期50年代,毛澤東主席品嘗溈山毛尖后,托工作人員寫信向溈山鄉(xiāng)致謝。劉少奇主席生前把溈山毛尖作為家鄉(xiāng)茶,款待國內外友人。華國鋒同志題詞稱“溈山毛尖,具有獨特風格”。謝覺哉、甘泗淇、周光召等寧鄉(xiāng)籍革命老前輩,對故鄉(xiāng)的溈山毛尖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。1986年榮獲名優(yōu)證書;1988年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銅牌獎。